500APP官方下载专业建设分级认定工作的总结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500APP官方下载:2022年09月24日 点击数: 字号:

500APP官方下载

专业建设分级认定工作的总结报告

500APP官方下载位于临沭县苍马山风景旅游区,1982年9月在原临沭县工农教育师范旧址上创办,时称临沭县农业技术中学,1985年9月,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11月临沭县职工中专整体并入,2002年原临沭县职业高中职业教育功能整体并入,2003年3月临沭县第五中学整体并入,2009年12月升格为副县级单位,2015年7月,经临沂市政府批准更名为500APP官方下载,实行市、县两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1991年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职业中专,2000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的110所职业院校,2006年被确定为全省“双证互通”试点学校、学分制改革试点职业院校,2011年立项建设、2014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6年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学校目前占地337亩,建筑面积12.8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54万平方米,近三年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分别为5299人、5884人、6559人,平均学历教育在校生5914人,生均建筑面积达20.65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4912.42万元。学校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分设汽车服务系、数控技术系、机电技术系、信息技术系、教育服务系、升学一部、升学二部共七个系部,设立17个行政处室,建立健全220余项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招生实习、依法治校、后勤管理、安全卫生、就业安置等方面井然有序,形成了具有500APP官方下载特色的管理文化。学校经过认真讨论和论证,经过县区认定,确定申报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9个专业为示范性专业,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等6个专业为规范化专业,化工仪表及自动化1个专业为合格专业。

一、专业设置方面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服务学生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系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我们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设置专业,通过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了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深度融入专业教学。深化课程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开发和使用配套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体系重建、教学资源和实践基地的共建共享。我校确定了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16个专业。并且根据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认证要求,确定与本专业培养方向对接的职业资格证书。适时扩大1+X证书认证规模,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规范学分银行使用,多渠道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课程建设方面

根据国家和省颁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通过市场调研,按照职业能力要求,合理确定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比例,选修课程所占课时比例达到10%。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开发了示范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通过校企合作重构课程体系,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思路,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的具体分析,参照国家相应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培训标准,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试行项目校本教程17门;与合作企业开发共建了核心课程资源、课件、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考核标准、试题库、素材库等。学校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数量充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17人,专任教师师生比1:19.68,专业专任教师数191人,聘任企业一线兼职教师43人,师资队伍数量符合各级教师配置标准,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结构合理。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25%,专业教师在各专业分配中与专业规模相适应;专任教师中研究生20人,研究生及以上比例6.3%,本科学历297人,本科学历100%;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68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21.45%,中级职称129人,中级职称占专任教师40.69%。

素质优良。学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有全国职教名师1人、齐鲁名师(名校长)3人、省职教百名杰出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山东省职业教育专家库成员6人、沂蒙名师(名校长)5人、临沂市教学能手2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四、教学设施方面

实训设备全省领先。学校建设了汽车维修、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服装加工、电子商务、会计电算、酒店管理、建筑施工、护理、现代农艺、畜牧兽医等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有115个实习实训车间和实训室,实训仪器设备3590台套,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34亿元,生均设备值1.66万元。实施产教深度融合,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建设20处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和高质量就业基地。

数字教学资源丰富。拥有计算机1872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1304台,教师用计算机568台,校园网出口总带宽达到1100Mbps,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总量达到12.2TB,有满足教学、实习实训使用的各类软件、仿真模拟系统,拥有多媒体教室数185个,录播室、智慧教室、3D设计室共4个;所有教室、实训室均配备了电子白板、智慧黑板等多媒体设备。

图书体卫设施齐全。拥有印刷图书189576册,生均图书28.9册,专业图书64859册,电子图书386GB,教师阅览室座位数110个,学生阅览室座位数320个,设有体育看台的、8条百米直道的、400米环形跑道的塑胶田径场1个、国际标准足球场1个,有面积6372.6平方米的风雨操场,有满足活动需求的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有校园医务室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

五、教学管理方面

1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有序。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运行良好。同时学校积极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突出“教、学、做”的统一。

2.分类分层培养打造了卓越教师团队。探索构建实施的“3456”

教师精准分类分层培养体系,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分层培养,围绕课程建设、项目开发及技术服务,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团队,形成教师合作发展机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顶层设计和一盘棋走下去的大格局,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全国职教名师1人、齐鲁名师(名校长)3人、省职教百名杰出教师2人、省教学能手2人、沂蒙名师(名校长)5人、市级教学能手23人、市级职教教研中心组成员36人,国家级大赛裁判2人、省级大赛裁判2人、市赛裁判30余人,出国(境)研修98人;机电、汽修、数控三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3.根据国家和省颁发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根据相应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审批程序严格规范。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规范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产业的发展以及专业特点,联合行业企业及时更新、补充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能自主开发或者参与开发校本专业技能课程凸显本学校的专业特色,并为区域内同行学校课程资源共享。

4.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6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教材研究推广支撑教学质量高。近三年,各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开发校本教材152门,其中《服装典型零部件制作工艺》获省职业院校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在临沂市牵头开发汽修专业立体化教材6门,并被省教育厅列为规划教材,进入省职业教育目录;参与开发机电、计算机、数控专业立体化教材16门并在全省推广使用;教学资源库总量达12.2T;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承担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个,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4篇。

5.学校以贡献和能力为依据,按照行业用人标准,构建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严格顶岗实习安排6个月左右,实行校企共同管理,企业指导技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全程跟踪指导与管理。

六、质量效益方面

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第一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实体——临沭县继续教育学院,整合中职学历教育、开放大学专科本科学历提升教育、技术技能培训等资源,面向在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复退军人、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电商农民、劳动力转移农民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可带动8000余人创业就业。近三年来,开展职业培训类项目31个、政府部门补贴性培训项目24个,线上、线下培训社会人员21000余人次。

社区教育服务“三农”发展。每年在各镇(街)社区教育中心举办一期灵活学制的学历教育班,对致富能手、种养殖专业户进行系统培训。依托镇(街)社区教育中心,构建县-镇(街)-村(居)三级农民继续教育网络,面向电商村民开展创新创业与电子商务培训。目前,新培育种养殖大户200余家,在籍学员长年保持3600人左右。

技艺传承助推地方产业发展。学校成立柳编和智能制造2个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完善研究体系,承担科研项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积极开展交流活动,让学员成为该领域的“能工巧匠”,推动优秀的技艺传承,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目前,平台承担科研项目5项,发表论文13篇,开展交流活动23次。

近五年来,为乡村振兴输送非全日制毕业生5060人,向企业输送人力资源4280人,其中向当地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毕业生在当地企业就业率达到70%以上,一批自主创业者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年收益超百万的有20余人。学校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等5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

【收藏本文】 【打印文章】